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17章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,姑娘可自行想办法去找。

燕姒沉默了。

若非铁板钉钉,她师父也不会千里传书。

再仔细一想,昭皇妃居元福宫,能派江守一跟在唐绮身侧,也能派江守一监视她,杨门只剩下这一位遗孤,那些追随杨门的人呢?

又会不会还有许多个,谁也不知的江守一?

【作者有话说】

(捉虫)
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[1]:出处《论语卫灵公》

自古英雄出少年[2]:《少年行》王维

新路

◎唐绮挑起眉,天潢贵胄的气势渐渐显露。◎

宫中设私宴,曹大德忙前忙后,按照太子的叮嘱,只备一些素食和清酒,国丧期间,宫中不能用大荤,该做的礼数全要做周到,否则会引起言官劝谏。

请来赴宴的都是朝中重臣,成兴帝的丧事办完,接下来各部就要准备太子登基的事宜,唐峻拉拢远北侯的意图十分明显,列席臣公一眼就能看明白。

既然大家都能看明白,唐绮自然是那个第一个明白过来的人。

如今唐峻登基继位名正言顺,国库缺钱,手头缺强兵,拉拢远北侯对唐峻而言至关重要,席间,杜平沙一直言笑晏晏,对唐峻毕恭毕敬的样子,看得唐绮心头发酸。

她记起了头天晚上,孤身潜入远北侯大帐的事。

杜平沙是真的到了年纪,远北侯老了。

风烛残年,手中的平沙枪已失去昔日辉煌,她擦枪,唐绮掀起袍子与她对坐,替昭皇妃将话传了,就看到杜平沙疼惜爱怜的目光划过那尖锐枪头,听到她重重叹气。

远北的风沙吞噬无数生灵,中原的繁华数年如一日不曾改变,我来这一路走过看过了,方才知晓几十年边陲凄苦。徒儿,你同我说说看,人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,远北人,就合该凄苦终生吗?

大帐内只点有一盏昏灯,唐绮支腿坐着,眉宇不现富贵态,蹙得锋利。

若远北侯听了昭皇妃的劝告,仍旧想一意孤行,那今夜她便得将人擒了。

她说:本殿答不上杜侯这个话,但知道一个硬道理,命数天定,路却是自己择的。

杜平沙大半个人浸入清冷灯辉,闻言停顿片刻,复又道:当年世家推动,老臣择路驻守远北,是因唐国朝中富庶,当时的先帝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,养兵用兵,从来不怠慢。说句大逆不道的话,军队不是皇室的军队,是整个唐国子民的军队,将士们食不果腹,何以作战?二殿下上过战场,亲身经历过唐景之战,更该知晓其中的要害。

唐绮挑起眉,天潢贵胄的气势渐渐显露。

所以呢?

杜平沙微怔,而后起身离席,屈膝跪在唐绮面前。

唐绮要和她划清界限,她想必是已经听懂了。

老臣没有想反。她郑重陈述道:这些年与周氏世族周旋,并非老臣的真心,可老臣前边没路了。近几年朝廷拨到远北的军饷,缩减得厉害,光说前年冬季和去年冬季的过冬粮食,都是以次充好的霉粮,老臣先后数次往椋都递过几回折子,陛下才派人去督查粮道,但最终仍旧没个结果。二殿下,这您也是知道的。

唐绮不仅知道,还帮着打压下去了包揽粮道的通州巨商路家。

她整着箭袖,说:此事与宠妃罗党密切相关,去年办了,今年入冬远北的军粮不会再出岔子,杜侯尽可放心。

杜平沙或是会错了意,俯首拜道:那么,老臣当年也曾毛遂自荐,指点过二殿下枪法,看在昔日情面上,也望您高抬贵手,给老臣一个痛快。

意思很明白,她是被逼无奈,无可奈何,因为将士们不能不吃饱穿暖去上战场,她才攀附后党,如今坦言这点,要在唐绮这里求一个体谅,挣得一个死后的体面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